子宫肌瘤患者护理宣教

发布者:宏力医院   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1-07       阅读次数:480

 

 

 

 

一、什么是子宫肌瘤?

 

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的肿瘤,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 肿瘤之一,又称为纤维肌瘤、子宫纤维瘤。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有子宫平滑肌细 胞增生而成,其中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,故称为子宫

平滑肌瘤较为确切。简称子宫肌瘤。

 

二、发病原因?

 

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。雌激素是 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,还有学者认为生长激素(GH)与肌瘤生长有关,GH能协同雌激素是促进有丝分裂而促进肌瘤生长,并推测人胎盘催乳素(HPL)也

能协同雌激素促有丝分裂作用,认为妊娠期子宫肌瘤生长加速除与妊娠期高雌激素环境有关外,可能 HPL 参加作用。子宫肌瘤多见于育龄期、丧偶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妇女。

 

三、分类

 

1.按肌瘤生长部位分 宫体肌瘤(约 90%)和宫颈肌瘤(约 10%)。

2.按肌瘤与子宫壁的关系分 3 类。

(1)肌壁间肌瘤:约占 60%-70%,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,周围均被基层包围。

(2)浆膜下肌瘤:约占 20%,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,并突出于子宫表面,子 宫表面仅有浆膜覆盖。

(3)粘膜下肌瘤:约占 10%-15%。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,突出于宫腔,表面 仅为宫内膜覆盖。粘膜下肌瘤易形成蒂,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,常引起子宫收 缩,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。

 

四、有何症状?

 

多数患者无症状,仅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。如有症状则与肌 瘤生长部位、速度、有无变性及有无并发症关系密切,而与肌瘤大小、数目的多 少相对较小。患者有多个浆膜下肌瘤者未必有症状,而一个较小的粘膜小肌瘤常

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月经过多。临床上常见的症状:

(1)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;

(2)下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;

(3)白带增多;

(4)压迫症状;

(5)不孕与流产

(6)贫血

(7)其他 极少数子宫肌瘤患者可产生红细胞增多症,低血糖,一般认为与肿瘤产生异位激素有关。

 

五、有哪些检查?

 

1. 超声检查 为目前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。妇科健康教育手册

2. 诊断性刮宫

3. 宫腔镜检查

4. 腹腔镜探查术

5. 磁共振检查

 

六、治疗

 

1. 随诊观察 如无明显症状,且无恶变征象可以定期随诊观察。

2. 药物治疗

(1)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(GnRH-a)常用的有亮丙瑞林、戈舍瑞林、曲谱瑞林。不能长期持续使用,仅用于手术前一般 3-6 个月,以免引起低雌激素 引起的严重的更年期症状;也可同时补充小剂量雌激素对抗这种副作用。

(2)米非司酮 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,近年来临床试用以治疗子宫肌瘤,可使肌 瘤体积缩小,但停药后肌瘤多再长大。

(3)达那唑 用于术前用药或治疗不适宜手术的子宫肌瘤。停药后肌瘤多再长大。 服用后会造成肝损害,还有雄激素引起的副作用(体重增加、痤疮、声音低顿)

(4)雄激素类药物 常用的甲睾酮(甲基睾丸素)、丙酸睾素,可抑制肌瘤生长。应注意剂量,以免引起男性化。妇科

3. 手术治疗

(1)肌瘤切除术 将子宫肌瘤摘除而保留子宫的手术,主要用于 40 岁以下的年 轻的妇女,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。适用于肌瘤较大;月经量多;有压迫症状;因 肌瘤造成不孕者;粘膜下肌瘤;肌瘤生长快但无恶变者。

(2)子宫切除术 症状明显者,肌瘤有恶变的可能者,无需生育要求,宜行子宫 切除术。

(3 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放射介入的方法,直接将动脉导管插值子宫动脉,注 入永久性栓塞颗粒,阻断子宫肌瘤供血,以达到肌瘤萎甚至消失。主要适用于异 常子宫出血导致贫血的等症状的子宫肌瘤。

 

七、出院指导

 

1. 保守治疗者,每隔 3-6 个月随访一次,观察肌瘤是否增大及是否发生变性。

2. 子宫全切除术后 3 个月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子宫次全切除术、肌瘤剔除、阴 道子宫肌瘤切除一般休息 1 个月。

3. 术后 2 周内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,一般不超过月经量,如超过月经量应及时 来院检查,查明出血原因。

4. 加强营养,饮食以清淡、易消化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为主。 饮食中应有粗纤维素,防止发生便秘。

5. 保持外阴清洁,及时更换内衣裤及卫生护垫。

6. 保证按时复诊,术后 1 周来门诊复查。

7. 指导病人学会自调节心理状态,避免情绪激动,保持精神愉悦,积极参加社会活动